登录
/
注册
懂美号
Content marketing
成为创作者 400-888-7710

开眼角术前必看!这5项检查漏一项都可能毁手术,附自查清单

2025-08-05 10:03:19
0 评论

  “医生,我直接做手术行不行?为什么要抽好几管血?”这是许多求美者在开眼角术前最常问的疑问。事实上,术前检查是保障手术安全、预测术后效果的关键环节。从血常规到眼部专科测量,每一项数据都在为医生提供“风险预警”。若因怕麻烦或节省费用而跳过检查,可能面临术中大出血、术后感染甚至麻醉意外等严重后果。本文将系统拆解开眼角术前必做的5类检查,并附上检查目的与注意事项,助你安心变美。
  一、基础血液检查:排除隐形风险
  1.血常规:判断身体“基础状态”
  通过检测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等指标,评估是否存在贫血(红细胞过低易导致术中缺氧)、感染(白细胞过高可能提示炎症)或凝血异常(血小板减少增加出血风险)。例如,若血红蛋白<90g/L,医生会建议先调理身体再手术。
  检查贴士:无需空腹,但检查前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或熬夜,以免影响结果。
  2.凝血功能:预防“血不停”危机
  包含PT(凝血酶原时间)、APTT(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)等指标,直接反映血液凝固能力。开眼角虽是小手术,但眼部血管密集,若患者有血友病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(抑制血小板聚集),术中可能出血不止,甚至需终止手术。
  数据参考:据《整形外科手术安全指南》,凝血异常患者术中出血量是正常人的3-5倍。
  3.传染病筛查:守护医患双方安全
  必查乙肝、丙肝、梅毒、HIV四项,若结果阳性,医院需启动特殊防护流程(如使用一次性器械、加强术后消毒),避免交叉感染。同时,医生会根据病情评估手术可行性——例如,活动期乙肝患者需先抗病毒治疗,待肝功能稳定后再手术。
  隐私保护:正规机构会严格保密检查结果,仅告知患者本人及主刀医生。
  二、心电图:为麻醉安全“上保险”
  开眼角通常采用局部麻醉,但若患者紧张或手术复杂(如同时做双眼皮+开眼角),可能需辅助镇静。心电图可检测心率、心律及心肌供血情况,排除冠心病、心律失常等麻醉禁忌症。例如,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需先心内科会诊,调整心率后再手术。
  特殊情况:孕妇、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需额外做心脏超声,进一步评估心功能。
  三、眼部专科检查:定制个性化方案
  1.眼裂长度测量:精准设计开大程度
  用游标卡尺或专用量具测量内眦点到外眦点的直线距离(正常亚洲人眼裂长度约25-30mm)。若眼裂过短(<25mm),医生会建议适度开内外眼角;若眼裂已达标,则可能仅调整内眼角形态,避免“过度整形”。
  美学标准:眼裂长度与脸宽的比例为1:5时,面部比例最协调。
  2.内眦赘皮分级:决定是否需要开眼角
  根据赘皮遮盖泪阜的程度分为0-3级:0级(无赘皮)无需手术;1-2级(轻度遮盖)可开内眼角;3级(完全遮盖)必须手术,否则双眼皮易形成“半截”效果。
  案例对比:同为扇形双眼皮,内眦赘皮3级的患者开眼角后,眼型从“圆钝”变为“细长”,眼神更犀利。
  3.眼型与瞳孔暴露度评估:预防“三白眼”
  通过照片或3D模拟,观察上睑下垂(提上睑肌无力)、下睑退缩(眼球暴露过多)等问题。若存在上睑下垂,需同步做提肌矫正,否则开眼角后可能因眼球暴露度增加,显得“瞪眼”。
  避坑指南:拒绝医生“只开眼角不矫正功能”的方案,功能与美观需兼顾。
  免责说明: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。

开眼角术前检查,血常规,凝血功能,传染病筛查,眼裂测量,内眦赘皮分级
15
0
发表你的看法
0人参与
0条评论
最新评论
暂无点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