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懂美号首页
- /
- 填充塑形术前必看!这5项检查漏做=埋雷?医生揭秘“安全变美清单”
填充塑形术前必看!这5项检查漏做=埋雷?医生揭秘“安全变美清单”
2025-09-06 11:05:05
0 评论
“本以为打个玻尿酸是‘午餐美容’,结果术前被要求抽5管血!”28岁的小林在社交平台吐槽自己的经历,引发千人热议。随着轻医美普及,填充塑形(如玻尿酸隆鼻、自体脂肪丰胸)因“见效快、恢复短”成为热门项目,但术前检查却常被忽视。事实上,这些检查是手术安全的“第一道防线”——漏做可能引发感染、血栓甚至休克!本文结合三甲医院整形科标准,揭秘填充塑形术前必查项目,助你避开“变美陷阱”。

1. 血常规:基础健康“晴雨表”
血常规是术前最基础的检查,通过分析白细胞、红细胞、血小板等指标,可筛查出以下风险:
感染风险:白细胞(WBC)过高可能提示体内存在炎症(如感冒、牙龈炎),此时注射填充剂可能加重感染,导致局部红肿、化脓;
贫血问题:血红蛋白(HGB)过低(女性<110g/L)可能影响术后恢复,增加出血风险,尤其对自体脂肪填充等创伤性项目需谨慎;
凝血异常信号:血小板(PLT)计数过低(<100×10?/L)可能提示凝血功能障碍,注射后易出现淤青、血肿,甚至引发致命性出血。
案例:某患者术前未查血常规,注射玻尿酸后鼻部持续肿胀,检查发现其血小板仅正常值的1/3,最终通过输血小板才控制病情。
2. 凝血功能:预防“血光之灾”的关键
凝血功能检查(如PT、APTT、INR)可评估血液凝固速度,对填充塑形尤为重要:
避免术中/术后出血:若凝血时间延长(如APTT>35秒),注射时可能针眼渗血不止,术后淤青范围扩大,影响美观;
降低血栓风险:部分填充剂(如胶原蛋白)可能激活凝血系统,若患者本身凝血功能亢进(如INR<0.8),可能增加深静脉血栓(DVT)风险,尤其对长期卧床或服用避孕药的人群需警惕。
医生提醒:若正在服用阿司匹林、华法林等抗凝药,需提前1周停药,并告知医生调整手术方案!
3. 传染病筛查:阻断交叉感染的“防火墙”
传染病四项(乙肝、丙肝、梅毒、HIV)是术前强制检查项目,目的在于:
保护患者:若患者携带传染病病毒(如HIV),术中出血可能污染器械,增加后续患者感染风险;
保护医护人员:医生在操作中可能接触患者血液,筛查可避免职业暴露;
合规要求:根据《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》,未进行传染病筛查的机构可能面临行政处罚,患者有权拒绝无筛查的手术。
数据:某三甲医院统计显示,近3年填充塑形患者中,传染病筛查阳性率约0.3%,其中以乙肝携带者为主。
4. 心电图(ECG):高风险项目的“安全阀”
虽非所有填充项目都需查心电图,但以下情况必须做:
全身麻醉手术:如自体脂肪丰胸需全麻,心电图可筛查心律失常、心肌缺血等禁忌症;
合并基础疾病:若患者有高血压、冠心病史,心电图可评估心脏功能,避免术中因紧张或疼痛诱发心脑血管意外;
年龄≥40岁:随着年龄增长,心脏风险上升,心电图可作为常规筛查手段。
案例:某45岁患者隐瞒高血压病史,未查心电图直接进行玻尿酸注射,术中因疼痛突发心绞痛,经紧急抢救才脱离危险。
5. 过敏测试:避免“毁容式过敏”的最后一关
对过敏体质或首次使用特定填充剂的患者,过敏测试必不可少:
玻尿酸/胶原蛋白:虽过敏率低(<1%),但极少数人可能对交联剂(如BDDE)或动物源成分过敏,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、瘙痒,甚至全身皮疹;
自体脂肪填充:需确认患者对麻醉药(如利多卡因)无过敏史,避免术中出现过敏性休克;
测试方法:通常在耳后或前臂内侧注射少量填充剂,观察24-48小时无反应后再进行全面部操作。
医生建议:若曾对海鲜、花粉等过敏,或家族有严重过敏史,务必主动告知医生!
结尾
填充塑形术前检查不是“走过场”,而是对生命的敬畏。从血常规到过敏测试,每一项都关乎手术成败与术后效果。记住:变美的前提是安全,选择正规机构、配合完整检查,才能让“午餐美容”真正成为轻松无忧的变美选择!
免责说明: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。
分享
填充塑形术前检查,凝血功能
7
0
发表你的看法
0人参与
0条评论
最新评论

暂无点评